作者: 发布时间:2020-10-26 关注度:65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茶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健康理念和禅茶文化增添了无限魅力。
但很多人不了解,格鲁吉亚也是茶叶主产区。位于外高加索中西部,西临黑海,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多雨,生态环境优良,格鲁吉亚茶叶种植条件得天独厚。
格鲁吉亚现代茶园
格鲁吉亚与中国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格鲁吉亚与中国之间的茶交往,可追溯至19世纪晚期。1893年春,精通栽种茶树和焙制茶叶工艺的著名茶师刘骏周在俄罗斯茶商波波夫的盛情邀请下,带领12名茶工携带大量茶籽、茶苗从广州港出发,历经三个多月海上颠簸,抵达格鲁吉亚的巴统港开展茶叶种植。经过三年奋斗,在波波夫的土地上,刘峻周带领茶工开荒种树,建起暖房,焙制茶叶,证明了格鲁吉亚适合茶树的栽培种植,为格鲁吉亚茶叶种植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多年的辛勤劳作,刘峻周终于培养出适应本地气候、品质优良的中国茶新品种。
俄罗斯居民在刘峻周茶园采茶
1900年,该茶叶品种在法国巴黎世界工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轰动了整个格鲁吉亚,这种茶叶后来被当地人称为“刘茶”,成为格鲁吉亚红茶的鼻祖。
刘峻周获得沙俄政府奖章后在茶园留影
刘峻周种茶的成功带动了整个格鲁吉亚地区的茶叶种植,不少当地人纷纷创办茶园,刘峻周向他们提供树苗并传授技术。刘峻周在格鲁吉亚工作生活了30多年,一直保留中国国籍。数年间,红茶种植扩展到整个高加索地区,甚至远播至俄罗斯南部地区和土耳其。格鲁吉亚逐渐发展成前苏联地区最主要的茶叶种植基地,产量一度占整个前苏联茶叶产量的95%以上,产品除满足苏联国内需求还远销欧洲各国。
市场上的格鲁吉亚茶
90年代开始,因苏联解体和本国经济衰退,格鲁吉亚茶叶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茶叶种植面积缩减至4万公顷,茶叶生产商资金困难,无力引进新品种和更新生产设备,成品茶产量和质量均不断下降。近年来,为吸引外资发展格鲁吉亚茶业产业,格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如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植本国茶叶生产企业、为茶叶生产企业设计长期发展规划、将格茶叶产业列为免税特殊产业等。
2015年7月13日,中国农业部长韩长赋和格鲁吉亚农业部部长达内利亚相互交换意见,中国政府愿意帮助格鲁吉亚恢复茶叶种植,刘峻周后人,湖北汉家刘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闻讯后表示,愿意继承祖先未完成的事业,派人到格鲁吉亚种植生产茶叶。
2019年第三届中国国际名酒文化节在宜宾举办期间,格鲁吉亚环境保护与农业部副部长卡蒂亚·茨罗莎妮,会见了四川酒业茶业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何锐,格鲁吉亚国家葡萄酒局局长列文·麦库茨拉和格鲁吉亚葡萄酒(中国)推广中心负责人黄宇彤陪同会见,双方在两国茶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卡蒂亚部长会见何锐经理
浓浓的茶香烘托出浓郁的两国情谊,架起了东西方交流的桥梁。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但传奇茶师刘峻周开创的由中国至格鲁吉亚的“海上茶路”跨越了时空的阻隔,依旧在两国人民心中散发着历久弥新的茗香。它是一种精神,激励着更多人沿着新丝绸之路继续推动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